转自:上观新闻我与僧尼成“同学”文 |姜德福TONIGHT夜读每年赶上高考这几天,我都颇有感慨。被列为考点的学校附近,和部队上搞军事演习差不多,戒备森严;出动警察,维护秩序;封路限行,禁止行人和车辆通过;汽车不许鸣笛,建筑工地停工……生怕整出动静,惊了正在赶考的考生。“老黄历”不能翻,因为时代不同,情况不同,不太好做对比。但想想自己小时候的读书环境,也还是蛮有趣的。我是在全国解放后的第一年上的小学。那时候,农村没有学校,我的小学是在庙里读的。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在村口的小庙里,政府和庙里管事的“老师太”协商后,腾出一间厢房来,放上桌椅板凳,挂上一块黑板,就是我们的教室了。一、二、三年级的学生都挤在一间教室里,一个老师同时教。往往是一年级讲新课、二年级复习、三年级就做作业,然后到下一课时再轮换。遇到有什么情况,老师还会停下这个班级的课,去处理另一个班级的事,大家也都习以为常。四到六年级是在离家有四、五里地远的一个大庙里念的,因为庙大,腾出的房间多,每个年级都有了自己固定的教室。无论是到了大庙还是原来的小庙,庙里的僧尼们在“老师太”的带领下,也要天天“上课”。我们在教室里,老师领着我们读课文。而教室门外的大殿上,僧尼们也在念经文。她们有很隆重的仪式,比我们正规多了。首先,服装统一,一律黄颜色的长袍,神情十分庄严,有时还要磕头下跪。其次,声音拖腔拉调,忽高忽低,很有韵律感,尽管听不清她们念的是什么,能记住的一句是“南无阿弥陀佛”。再次,她们还时不时的要撞几下钟,擂几通鼓,而且每个僧尼手里有个木鱼,不停地边念边敲着。就这样,我们和“僧尼”成了同学。尽管僧尼们闹出的动静很大,且天天如此,倒也相安无事,我们习惯了,并没有因为要考试、要测验、要学习,要求他们停止这些容易干扰我们的活动。特别是赶上初一、十五的庙会,四面八方赶来的香客络绎不绝,庙内庙外人声鼎沸、热闹非凡,但我们该上课上课,该考试考试,有的同学最多出于好奇,透过教室的窗户偷偷往外边看几眼,好像也没啥大的影响。投稿可发至
[email protected]作者:姜德福编辑:顾金华